第105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5章
輿論的浪潮來的轟轟烈烈,仿佛昨日還溫順無比的老百姓,一夜之間都變了樣,紛紛到衙門口開始詢問各地官府對修官道事情的進度,甚至於民眾還自發性地組成了“護路隊”,每日在修建的官道附近徘徊,監督是否有膽敢來搞破壞的人,在修路隊伍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會主動上前幫忙。
修路隊伍每到一處,都有百姓看守擁護,所有人空前關註此事,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他們的“許仕林”。
而京城中的百姓則是識字最多的地方,明年恰逢會考之年,許多距離京城路途遙遠的舉子,都已經趕到了京城,準備明年二月的春闈,再加上本身京城就有國子監以及一些其他久負盛名的民間書院,此時的京城讀書人濟濟,聚在一起,更能探討起修路一事。
這件事鬧的如此之大,就算再怎麽兩耳不聞窗外事,這件事也得知道個清楚,因為明年很可能會試的題目就考此事!
“京報”已經成了所有科舉考試的學子們必讀報刊,以往他們這些學子們自恃身分,是不太會和別人說自己也在追讀《白蛇傳》這樣的話本的,但是現在這個話題越演越烈,舉子們還沒被官場汙染過,心中想著的更多的還是那些“經世濟民”的信仰,況且明年的主考官是戶部尚書宋大人,聽說這位大人也是修路派的擁護者,那位秦大人就是宋大人的關門弟子,真心也好、曲意逢迎也罷,那些學子們大部分都堅定地站在了秦修文這一派。
學子們年輕氣盛,情緒輕輕一被煽動,事情就鬧的越發地大了起來。
開詩會寫詩暗諷朝堂黑暗的,聚攏民眾講學言明修路之好處的,鬧到後來,甚至有一舉子直接站了出來,言明既然大家如今都在京城,何不聯名上書給皇上,請求皇上嚴懲那些暗中肆意迫害秦大人的朝廷官員!
“大家且聽我一言,皇上日理萬機,管理著大明偌大的江山,哪裏能夠所有事情都明察秋毫,朝堂之中站著一些庸碌之輩,手裏把持著朝政和利益,如今秦大人以一己之力,想要修這天下之路,若是辦不成也就罷了,偏偏秦大人是有機會辦成的!但是就算到了此刻,秦大人依舊身處危險之中,有多少人對著他虎視眈眈?有多少人想要將秦大人的功勞據為己有?我們身上身負功名,再進一步就是進士,日後也要同朝為官,難道我們今日就這般冷眼旁觀下去?難道我們不應該站出來,用我們自己的力量支持秦大人,讓他知道他的身後絕對不是無人可依!”
那人說的慷慨激昂,明明是害羞靦腆的性格,此刻卻仿佛是不顧一切了一般,臉色漲的通紅。
底下另外一個舉子聽了,直接上前一步,用著夾雜著福建口音的官話道:“沒錯!我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學的是經世濟民之道,科考至今是為了什麽?難道只是為了穿上一身官服後,碌碌無為一生?還是成為朝堂上袞袞諸公的附庸,人雲亦雲的學舌者?今日有秦大人作為我們的領路人,有這樣一份經天緯地、必將載入史冊的大事件放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都可以做到無動於衷的話,那麽這書也就白讀這麽多年了!明年的會試我看諸位不考也罷,就算考上了,也只是朝堂裏的一尊泥塑木胎,不會為百姓做任何實事!”
最後一句話,說的簡直就是誅心之言,就是再膽小怕事之徒,聽到這句話,也坐不住了,否則豈不是說明自己科考只是為了當官利己,而不是為了利民?
雖然有些人的想法是這樣的,但是這絕不能宣之於口,畢竟文人立身的根本,第一條就是這張臉皮。
當先發言的沈月橫有些意外地看了這位舉子一眼,外表俊朗,風度翩翩,但是衣著樸素,照理應該是讀書人執筆的手,但是卻十分粗糙,顯然這位舉子的出身很不好。
“這人為什麽要幫自己?”
這個想法只在沈月橫心中閃過一瞬,隨即莞爾:他能為秦大人傾倒,願意追隨秦大人左右,自發地為秦大人赴湯蹈火,那麽其他人同樣被秦大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和他作出同樣的選擇,又有什麽奇怪的。
沈月橫就是當初衛輝府的沈秀才,也是第一批進入“衛輝時報”的人,一路追隨秦修文至今,後來因為去歲的鄉試,暫時辭去了編輯處的工作,秦大人還特意為他們這些秀才編纂了歷年鄉試的卷子,並且寫下了自己科考的心得體會,甚至主考官的生平與文章都幫他們整理好了。
這一次的鄉試,他們衛輝府出去的秀才,好幾個都高中了,比例是往年之最,這些人更加將秦大人對他們的恩德銘記於心。
結果到了京城後,就發現了秦大人如今身處此等困境,京城內外都在議論秦大人,甚至一盆盆臟水往秦大人身上潑,別人看不懂那“白蛇傳”的文筆,和嚴知行一同出來的沈月橫哪裏不清楚?
“許仕林”的困境,就是秦大人的困境啊!
他們必須為秦大人做點什麽,否則胸口中的一團怒火,無以發洩!
於是衛輝府當先一步到京城的舉子們一起坐下來商討了此事,準備集結舉子們的力量,一同聯名上書給皇上,讓皇上主持公道!
盡管這些年輕人的舉動太過沖動和想當然,可是這已經是他們僅有的本事了,他們連官都不是,如何與這些人鬥,如何幫的上秦大人的忙?
甚至於,有些舉子本身就出自官宦之家,也悄悄加入了沈月橫他們的隊伍,他們的熱血並沒有消散,他們寧可自己家族的利益受損,也要堅定的站在秦修文那一邊!
而這,就是秦修文在衛輝府文人心中的地位!
數年籌謀,一朝迸發,秦修文,從來不曾想過僅靠自己一人,就能顛倒乾坤,思想的種子悄然播下,如今已經茁壯成長成巍巍之林。
而被沈月橫認為是同道之人的舉子,名叫葉向高。
此人並不簡單。
葉向高看著底下被他煽動起來的舉子們,嘴角露出了一個笑容。
剛剛第一個舉子他知道,是去年剛剛中舉的沈月橫,此人來自衛輝府,投宿客棧的時候兩人恰巧就住在對門,葉向高細心觀察之下知道了一些對方的底細。
聯想到那位風頭正勁的秦大人之前也在衛輝府做官後,葉向高很快就明白過來,對方有一定的可能就是秦大人的人。
葉向高二十幾許,童年時期的歷經艱辛,讓他有遠超同齡人的社會智慧,整日裏在底層的摸爬滾打,也比那些生來就是家境優渥的讀書人更敏銳。
葉向高生於福州府福清縣,當年他母親生他之時,恰逢倭寇肆虐鄉裏,其母親當時已經十月懷胎,只等瓜熟蒂落,沒想到家裏卻遭了這麽大的難,逃亡之中突然腹痛難忍,迫於無奈之下在路邊一個破茅廁中將葉向高生了下來。
可以說,葉向高的童年,一度在食不果腹,顛沛流離中度過,幾次險象環生差點喪命!一直到戚繼光平定了福州府的倭寇之亂,他們一家才得以返鄉。
可想而知,在這樣一貧如洗的家庭裏,甚至幾度連小命都保不住的情況下,葉向高依舊可以一步步地從福州府走到京城,可以堅持不懈地讀書習字,科考到舉人,徹底跳出農家,可想而知,葉向高此人是多麽的天賦卓絕,同時又是多麽得心性堅毅。
葉向高心中清楚,這位沈舉子,有可能是秦大人派來煽動大家情緒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自發的行為,但是不管哪一種情況,他都是想要驅動其他人為他助力。
在這種情況下,葉向高理應保持理智,獨善其身,但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加入了沈月橫的隊伍,將眾人的情緒煽動地更加旺盛,把所有舉子都綁在了一起,將原本還有些分散的力量擰成了一股繩。
葉向高知道他或許正被人利用著,但是他願意往這個坑裏跳,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知道,一條暢通的官道代表了什麽。
福清縣多低山丘陵,道路崎嶇難行,別說其他道路,就是唯一的一條官道都雜草叢生、泥濘不堪,有和沒有根本沒區別。
可是當他到了京城後,踏上京城街道的那一刻,他驚呆了!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道路,如此平坦光滑,下雨不毀、車轍不留痕跡,雜草不亂生,踏進京城的那一刻,他仿佛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一刻,他以為這就是天子腳下,這就是京城的不凡之處,是他在福州府那樣的偏遠之地根本比不上的。
可是,當他幾番打聽,知道這個路也是最近才剛剛修好的,同時還修了一條從京城通往天津衛的官道,現在朝堂上正為了將官道修往其他地方而爭吵不休,那位力排眾議,要修天下官道的官員,葉向高也記在了心中:戶部郎中秦修文。
當時葉向高就在想,如果當年他們福州府也有這樣的道路,是不是他們一家能快點逃到府城裏去?是不是他阿姐發燒的那個晚上,他也可以更快地將阿姐背到醫館裏,而不是因為救治不及時,直接趴睡在他的肩頭,再也沒醒來過?是不是戚大將軍的隊伍能更快地趕到,那些相熟的鄉親們就不用死?
簡簡單單的一條路,葉向高卻看到了無限可能,這對許多普通百姓來講,或許是一條通往新生的道路!
他不管這位秦大人的初衷是什麽,但是只要能將這路修實了,那麽就是被秦大人當作槍使了又如何?他葉向高願意做這把最鋒利的槍頭,一往無前!
五月初六,這將又是被載入史冊的一日,這天萬歷依舊不上朝,天色還未亮,許多官員都還在夢鄉之中,這時候卻有一大群書生,穿著舉人服飾,浩浩蕩蕩地前來,身後還跟著許多圍觀的百姓。
午門前守門的將士放眼望去,居然有數千人之數,頓時緊張了起來,拿起武器防備,並且火速派人稟告上峰調派人手,以防發生民變。
這裏可是午門,每日早朝群臣的等候之地,在往後面就是皇帝的居所,這裏出了紕漏,他們難辭其咎!
所以原本還有些昏昏欲睡的守門將士,一下子都挺直了背脊,當先兩人走了出來,抽出腰間配著的大刀,攔住了對方的去路:“來者何人?午門重地,閑雜人等速速退去,否則休怪我等依律處置!”
沈月橫和葉向高作為領頭人,自然馬上站了出來,手中高舉著一長條卷軸,朗聲道:“我等都是明年會考的舉子,在此聯名上書給皇上,望皇上支持修路之策,嚴懲朝堂奸佞!”
拉開的長卷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堪比會試放榜時候的杏榜,上面寫著何地何人哪年的舉子,並且在下面簽字畫押,粗粗看去,竟然有幾百人都在上面簽字了!
每年從各地奔赴到京城參加會試之人大約五六千人,如今才五月初六,已經趕到京城的舉子最多不過一千之數,而現在名冊上的人應該已經超過了在京舉子人數的半數之多。
這些人是真的膽子大啊!
底下的舉子們同樣高聲應和道:“支持修路之策,嚴懲朝堂奸佞!”
數百之人呼聲震天,原本就因為這些舉子們的舉動跟著一起過來表示支持的百姓聽聞之後,也馬上跟著一起吶喊:支持修路之策,嚴懲朝堂奸佞!
一浪接著一浪的喊聲響徹寰宇,許多聽到動靜的人,紛紛派人往午門方向前去探聽情況,而駐守午門的將士們則是松了一口氣:原來是為了這種事來的,只要不是鬧什麽民變,那這種事情他們管不著。
不過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做,否則那些朝中官員們追責下來他們也沒好果子吃。
能混到午門做守備的人,那都是勳貴之後,對朝中情況也有些了解,知道最近鬧的紛紛揚揚的就是這修路一事,如今面對這些舉子,雖然他們尚沒有官身,可誰知道這些人裏面明年會有誰就進士及第了?到時候像那個秦修文一般,一飛沖天,焉知不會記恨他們?
況且如此多的舉子,不是一個兩個,大明對讀書人又極為敬重,他們今天要是膽敢對這些人動粗,以後可是要被天下文人追著討伐的。
打不能打,罵罵不過,守備們只能裝模作樣的攔阻了一番,想要勸解他們散去,他們會將聯名之書上呈。
大事化小,先安撫了這些人再說。
沒想到沈月橫與葉向高直接一步步走上了高臺,然後在登聞鼓前站定。
守備們緊張地咽了咽口水,想要阻攔,卻被其他舉子團團圍住,只好沖著葉向高二人喊話:“我們已經派人上報給宮中了,你們少安毋躁啊!這登聞鼓一敲,事情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午門外的登聞鼓,還是明太祖剛剛開國的時候敲過幾回,受理過民間的冤假錯案,但是到後來就越來越成了一個擺設,大牢裏的案件都來不及審理,再加上皇權越加和民眾分離,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敢去敲登聞鼓,這個鼓佇立在此這麽多年,一直以來在守備們眼裏只是一個熟悉的物件,從來沒聽人敲響過它。
難道,今日這個登聞鼓要被敲響?此事要直接擺到皇上面前?
沈月橫早就想清楚敲鼓的後果,毫不在乎道:“若能留公道在世間,待我敲響鼓面之後,沈某任軍爺處罰!”
一般民眾要敲響登聞鼓,需要先被鞭笞三十,但是沈月橫是舉人身份,守備們也不知道該不該打,而沈月橫和葉向高想的是,他們讀書人的身子骨,還是先敲了鼓再受刑罰,以防先被打了後面沒氣力敲鼓。
沈月橫拿起鼓槌,用盡渾身力氣一下一下敲在了登聞鼓上,“咚、咚、咚”的鼓聲在皇城上空響起,驚醒了許多還在睡夢中的人,有些人聽到這個鼓聲甚至都想不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麽,腦子一陣陣地發悶。
“咚、咚、咚”鼓點聲仿佛直接擊打在了京城百姓的心上,越來越多的人,朝著午門的方向趕來,而京城的官員們終於清醒了過來——這是登聞鼓的鼓聲!
究竟發生了什麽大事,登聞鼓,居然被敲響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輿論的浪潮來的轟轟烈烈,仿佛昨日還溫順無比的老百姓,一夜之間都變了樣,紛紛到衙門口開始詢問各地官府對修官道事情的進度,甚至於民眾還自發性地組成了“護路隊”,每日在修建的官道附近徘徊,監督是否有膽敢來搞破壞的人,在修路隊伍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會主動上前幫忙。
修路隊伍每到一處,都有百姓看守擁護,所有人空前關註此事,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他們的“許仕林”。
而京城中的百姓則是識字最多的地方,明年恰逢會考之年,許多距離京城路途遙遠的舉子,都已經趕到了京城,準備明年二月的春闈,再加上本身京城就有國子監以及一些其他久負盛名的民間書院,此時的京城讀書人濟濟,聚在一起,更能探討起修路一事。
這件事鬧的如此之大,就算再怎麽兩耳不聞窗外事,這件事也得知道個清楚,因為明年很可能會試的題目就考此事!
“京報”已經成了所有科舉考試的學子們必讀報刊,以往他們這些學子們自恃身分,是不太會和別人說自己也在追讀《白蛇傳》這樣的話本的,但是現在這個話題越演越烈,舉子們還沒被官場汙染過,心中想著的更多的還是那些“經世濟民”的信仰,況且明年的主考官是戶部尚書宋大人,聽說這位大人也是修路派的擁護者,那位秦大人就是宋大人的關門弟子,真心也好、曲意逢迎也罷,那些學子們大部分都堅定地站在了秦修文這一派。
學子們年輕氣盛,情緒輕輕一被煽動,事情就鬧的越發地大了起來。
開詩會寫詩暗諷朝堂黑暗的,聚攏民眾講學言明修路之好處的,鬧到後來,甚至有一舉子直接站了出來,言明既然大家如今都在京城,何不聯名上書給皇上,請求皇上嚴懲那些暗中肆意迫害秦大人的朝廷官員!
“大家且聽我一言,皇上日理萬機,管理著大明偌大的江山,哪裏能夠所有事情都明察秋毫,朝堂之中站著一些庸碌之輩,手裏把持著朝政和利益,如今秦大人以一己之力,想要修這天下之路,若是辦不成也就罷了,偏偏秦大人是有機會辦成的!但是就算到了此刻,秦大人依舊身處危險之中,有多少人對著他虎視眈眈?有多少人想要將秦大人的功勞據為己有?我們身上身負功名,再進一步就是進士,日後也要同朝為官,難道我們今日就這般冷眼旁觀下去?難道我們不應該站出來,用我們自己的力量支持秦大人,讓他知道他的身後絕對不是無人可依!”
那人說的慷慨激昂,明明是害羞靦腆的性格,此刻卻仿佛是不顧一切了一般,臉色漲的通紅。
底下另外一個舉子聽了,直接上前一步,用著夾雜著福建口音的官話道:“沒錯!我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學的是經世濟民之道,科考至今是為了什麽?難道只是為了穿上一身官服後,碌碌無為一生?還是成為朝堂上袞袞諸公的附庸,人雲亦雲的學舌者?今日有秦大人作為我們的領路人,有這樣一份經天緯地、必將載入史冊的大事件放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都可以做到無動於衷的話,那麽這書也就白讀這麽多年了!明年的會試我看諸位不考也罷,就算考上了,也只是朝堂裏的一尊泥塑木胎,不會為百姓做任何實事!”
最後一句話,說的簡直就是誅心之言,就是再膽小怕事之徒,聽到這句話,也坐不住了,否則豈不是說明自己科考只是為了當官利己,而不是為了利民?
雖然有些人的想法是這樣的,但是這絕不能宣之於口,畢竟文人立身的根本,第一條就是這張臉皮。
當先發言的沈月橫有些意外地看了這位舉子一眼,外表俊朗,風度翩翩,但是衣著樸素,照理應該是讀書人執筆的手,但是卻十分粗糙,顯然這位舉子的出身很不好。
“這人為什麽要幫自己?”
這個想法只在沈月橫心中閃過一瞬,隨即莞爾:他能為秦大人傾倒,願意追隨秦大人左右,自發地為秦大人赴湯蹈火,那麽其他人同樣被秦大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和他作出同樣的選擇,又有什麽奇怪的。
沈月橫就是當初衛輝府的沈秀才,也是第一批進入“衛輝時報”的人,一路追隨秦修文至今,後來因為去歲的鄉試,暫時辭去了編輯處的工作,秦大人還特意為他們這些秀才編纂了歷年鄉試的卷子,並且寫下了自己科考的心得體會,甚至主考官的生平與文章都幫他們整理好了。
這一次的鄉試,他們衛輝府出去的秀才,好幾個都高中了,比例是往年之最,這些人更加將秦大人對他們的恩德銘記於心。
結果到了京城後,就發現了秦大人如今身處此等困境,京城內外都在議論秦大人,甚至一盆盆臟水往秦大人身上潑,別人看不懂那“白蛇傳”的文筆,和嚴知行一同出來的沈月橫哪裏不清楚?
“許仕林”的困境,就是秦大人的困境啊!
他們必須為秦大人做點什麽,否則胸口中的一團怒火,無以發洩!
於是衛輝府當先一步到京城的舉子們一起坐下來商討了此事,準備集結舉子們的力量,一同聯名上書給皇上,讓皇上主持公道!
盡管這些年輕人的舉動太過沖動和想當然,可是這已經是他們僅有的本事了,他們連官都不是,如何與這些人鬥,如何幫的上秦大人的忙?
甚至於,有些舉子本身就出自官宦之家,也悄悄加入了沈月橫他們的隊伍,他們的熱血並沒有消散,他們寧可自己家族的利益受損,也要堅定的站在秦修文那一邊!
而這,就是秦修文在衛輝府文人心中的地位!
數年籌謀,一朝迸發,秦修文,從來不曾想過僅靠自己一人,就能顛倒乾坤,思想的種子悄然播下,如今已經茁壯成長成巍巍之林。
而被沈月橫認為是同道之人的舉子,名叫葉向高。
此人並不簡單。
葉向高看著底下被他煽動起來的舉子們,嘴角露出了一個笑容。
剛剛第一個舉子他知道,是去年剛剛中舉的沈月橫,此人來自衛輝府,投宿客棧的時候兩人恰巧就住在對門,葉向高細心觀察之下知道了一些對方的底細。
聯想到那位風頭正勁的秦大人之前也在衛輝府做官後,葉向高很快就明白過來,對方有一定的可能就是秦大人的人。
葉向高二十幾許,童年時期的歷經艱辛,讓他有遠超同齡人的社會智慧,整日裏在底層的摸爬滾打,也比那些生來就是家境優渥的讀書人更敏銳。
葉向高生於福州府福清縣,當年他母親生他之時,恰逢倭寇肆虐鄉裏,其母親當時已經十月懷胎,只等瓜熟蒂落,沒想到家裏卻遭了這麽大的難,逃亡之中突然腹痛難忍,迫於無奈之下在路邊一個破茅廁中將葉向高生了下來。
可以說,葉向高的童年,一度在食不果腹,顛沛流離中度過,幾次險象環生差點喪命!一直到戚繼光平定了福州府的倭寇之亂,他們一家才得以返鄉。
可想而知,在這樣一貧如洗的家庭裏,甚至幾度連小命都保不住的情況下,葉向高依舊可以一步步地從福州府走到京城,可以堅持不懈地讀書習字,科考到舉人,徹底跳出農家,可想而知,葉向高此人是多麽的天賦卓絕,同時又是多麽得心性堅毅。
葉向高心中清楚,這位沈舉子,有可能是秦大人派來煽動大家情緒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自發的行為,但是不管哪一種情況,他都是想要驅動其他人為他助力。
在這種情況下,葉向高理應保持理智,獨善其身,但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加入了沈月橫的隊伍,將眾人的情緒煽動地更加旺盛,把所有舉子都綁在了一起,將原本還有些分散的力量擰成了一股繩。
葉向高知道他或許正被人利用著,但是他願意往這個坑裏跳,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知道,一條暢通的官道代表了什麽。
福清縣多低山丘陵,道路崎嶇難行,別說其他道路,就是唯一的一條官道都雜草叢生、泥濘不堪,有和沒有根本沒區別。
可是當他到了京城後,踏上京城街道的那一刻,他驚呆了!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道路,如此平坦光滑,下雨不毀、車轍不留痕跡,雜草不亂生,踏進京城的那一刻,他仿佛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一刻,他以為這就是天子腳下,這就是京城的不凡之處,是他在福州府那樣的偏遠之地根本比不上的。
可是,當他幾番打聽,知道這個路也是最近才剛剛修好的,同時還修了一條從京城通往天津衛的官道,現在朝堂上正為了將官道修往其他地方而爭吵不休,那位力排眾議,要修天下官道的官員,葉向高也記在了心中:戶部郎中秦修文。
當時葉向高就在想,如果當年他們福州府也有這樣的道路,是不是他們一家能快點逃到府城裏去?是不是他阿姐發燒的那個晚上,他也可以更快地將阿姐背到醫館裏,而不是因為救治不及時,直接趴睡在他的肩頭,再也沒醒來過?是不是戚大將軍的隊伍能更快地趕到,那些相熟的鄉親們就不用死?
簡簡單單的一條路,葉向高卻看到了無限可能,這對許多普通百姓來講,或許是一條通往新生的道路!
他不管這位秦大人的初衷是什麽,但是只要能將這路修實了,那麽就是被秦大人當作槍使了又如何?他葉向高願意做這把最鋒利的槍頭,一往無前!
五月初六,這將又是被載入史冊的一日,這天萬歷依舊不上朝,天色還未亮,許多官員都還在夢鄉之中,這時候卻有一大群書生,穿著舉人服飾,浩浩蕩蕩地前來,身後還跟著許多圍觀的百姓。
午門前守門的將士放眼望去,居然有數千人之數,頓時緊張了起來,拿起武器防備,並且火速派人稟告上峰調派人手,以防發生民變。
這裏可是午門,每日早朝群臣的等候之地,在往後面就是皇帝的居所,這裏出了紕漏,他們難辭其咎!
所以原本還有些昏昏欲睡的守門將士,一下子都挺直了背脊,當先兩人走了出來,抽出腰間配著的大刀,攔住了對方的去路:“來者何人?午門重地,閑雜人等速速退去,否則休怪我等依律處置!”
沈月橫和葉向高作為領頭人,自然馬上站了出來,手中高舉著一長條卷軸,朗聲道:“我等都是明年會考的舉子,在此聯名上書給皇上,望皇上支持修路之策,嚴懲朝堂奸佞!”
拉開的長卷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堪比會試放榜時候的杏榜,上面寫著何地何人哪年的舉子,並且在下面簽字畫押,粗粗看去,竟然有幾百人都在上面簽字了!
每年從各地奔赴到京城參加會試之人大約五六千人,如今才五月初六,已經趕到京城的舉子最多不過一千之數,而現在名冊上的人應該已經超過了在京舉子人數的半數之多。
這些人是真的膽子大啊!
底下的舉子們同樣高聲應和道:“支持修路之策,嚴懲朝堂奸佞!”
數百之人呼聲震天,原本就因為這些舉子們的舉動跟著一起過來表示支持的百姓聽聞之後,也馬上跟著一起吶喊:支持修路之策,嚴懲朝堂奸佞!
一浪接著一浪的喊聲響徹寰宇,許多聽到動靜的人,紛紛派人往午門方向前去探聽情況,而駐守午門的將士們則是松了一口氣:原來是為了這種事來的,只要不是鬧什麽民變,那這種事情他們管不著。
不過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做,否則那些朝中官員們追責下來他們也沒好果子吃。
能混到午門做守備的人,那都是勳貴之後,對朝中情況也有些了解,知道最近鬧的紛紛揚揚的就是這修路一事,如今面對這些舉子,雖然他們尚沒有官身,可誰知道這些人裏面明年會有誰就進士及第了?到時候像那個秦修文一般,一飛沖天,焉知不會記恨他們?
況且如此多的舉子,不是一個兩個,大明對讀書人又極為敬重,他們今天要是膽敢對這些人動粗,以後可是要被天下文人追著討伐的。
打不能打,罵罵不過,守備們只能裝模作樣的攔阻了一番,想要勸解他們散去,他們會將聯名之書上呈。
大事化小,先安撫了這些人再說。
沒想到沈月橫與葉向高直接一步步走上了高臺,然後在登聞鼓前站定。
守備們緊張地咽了咽口水,想要阻攔,卻被其他舉子團團圍住,只好沖著葉向高二人喊話:“我們已經派人上報給宮中了,你們少安毋躁啊!這登聞鼓一敲,事情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午門外的登聞鼓,還是明太祖剛剛開國的時候敲過幾回,受理過民間的冤假錯案,但是到後來就越來越成了一個擺設,大牢裏的案件都來不及審理,再加上皇權越加和民眾分離,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敢去敲登聞鼓,這個鼓佇立在此這麽多年,一直以來在守備們眼裏只是一個熟悉的物件,從來沒聽人敲響過它。
難道,今日這個登聞鼓要被敲響?此事要直接擺到皇上面前?
沈月橫早就想清楚敲鼓的後果,毫不在乎道:“若能留公道在世間,待我敲響鼓面之後,沈某任軍爺處罰!”
一般民眾要敲響登聞鼓,需要先被鞭笞三十,但是沈月橫是舉人身份,守備們也不知道該不該打,而沈月橫和葉向高想的是,他們讀書人的身子骨,還是先敲了鼓再受刑罰,以防先被打了後面沒氣力敲鼓。
沈月橫拿起鼓槌,用盡渾身力氣一下一下敲在了登聞鼓上,“咚、咚、咚”的鼓聲在皇城上空響起,驚醒了許多還在睡夢中的人,有些人聽到這個鼓聲甚至都想不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麽,腦子一陣陣地發悶。
“咚、咚、咚”鼓點聲仿佛直接擊打在了京城百姓的心上,越來越多的人,朝著午門的方向趕來,而京城的官員們終於清醒了過來——這是登聞鼓的鼓聲!
究竟發生了什麽大事,登聞鼓,居然被敲響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